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

高雄元亨寺 大悲懺講座

大悲懺講座

任何法門,都須先將罪業懺悔淨盡,然後才能談到離苦得樂,了脫生死。否則,如業障不除而希望得了脫,猶如煮沙望其成飯,豈可得乎?佛教的祭祀,是在體現無常、無我、輪迴等因果業報的教義。因此,恰當儀式之宗教行為,具有增強人類的道德性功能,有助於人際社會的穩定與和諧。懺悔儀式,可使人反省過愆、痛改前非,並策勵未來,發願積極利他。可見,宗教儀禮確實有其功能及作用。
 
一、大悲懺之緣起


懺法是悔除所犯罪過以便積極修行的一種宗教儀式。懺悔之緣起可溯源至原始佛教的布薩制度及自恣制度。到了大乘佛教,禮拜、懺悔、讚誦等幾乎是大乘經典中常見的行門。這懺悔儀式東傳至中國,即刻綿亙流傳下來,而各宗派更糅合經典精神思想而成為各禮懺法門,呈現佛教中國化的特色。《大悲懺》也是代表作之一。
 
《大悲懺》的最初,是由宋朝的知禮依據伽梵達摩所譯之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及不空所譯的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》,兩本經典各有取捨而制訂編輯《大悲懺》。《大悲懺》是四種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的行法之一,知禮承襲智顗的禮懺思想,製作出十科儀軌的《大悲懺》。《大悲懺》最大的變動是在明末清初時期,由讀體律師和寂暹加以刪改重篡,刪改十科的儀軌,只剩下五科儀軌;而民國五年的《大悲懺》版本及當今的各道場的版本,都是依讀體律師刪改的五科儀軌為準,只增、減部分的小儀軌。
 
知禮初創的《大悲懺》本具事儀、理觀二者。因為眾生的根器不同,所以知禮在《大悲懺》中也勉勵行者,若不能修觀行,專心實踐事儀,亦能獲得殊勝妙色。元朝之後《大悲懺》極具有懺悔的意味,也開始具有法會的雛型,不再是單純的實踐非行非坐三昧的行法。到了明清時期讀體和寂暹的刪改重篡,將天台重大特色「理觀」給刪除了,而只剩「事儀」部分。《大悲懺》簡化後,成為各寺院的法會之一,其受歡迎有內、外兩個原因,其一外在的原因國家的政策、和皇室的推崇。其二內在的原因為:一、適應不同根器之人,二、沒有強烈的宗派色彩,使得各宗派接納且大為推廣,三、事儀更簡化,四、《大悲懺》法會實踐時間縮短,五、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各種利益。
 
經懺法會經歷元、明兩朝皇帝的推動,到了清、民國時期則是普遍到寺院以此為事業,因應現實需求更趨世俗化,進而大舉盛行,將法會帶到社會各階層,在法會的盛行下,也使得各種的禮懺行法開始失去原有的特色及風格,在民間發展中,漸漸的重在消災植福,超度鬼魂,因此使得佛教令人誤解為度亡、經懺法事之流,並且是迷信、不重勝解的宗教。也就是由修證三昧的行法轉型為現世利益的追求。其實不然,雖有其不同於原始佛教之樣貌,但並不全然喪失佛法之根本精神,還是有其存在如此長遠時空的意義與價值。
 
 
二、《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》之內容


因為知禮編寫出這麼一部大悲懺儀,使得各階層的民眾,都能與熟悉的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結一份善緣。懺本中的一些細節,知禮在序中陳述,雖然在他小時候便能背誦大悲咒,但他並不知道其持法。後來,在修習天台禪觀之後,當他去檢視《千手經》時,才發現大悲咒其實有雙重的功能,透過慧觀可增長智慧,同時又可以達成事儀的需要。
 
大悲懺的文字,看來似甚淺顯,然其義理至為深廣!了解誦持「大悲咒陀羅尼」的意義,依法修持,便能見性證果。「大悲心陀羅尼」又名「金剛心體」,為何名叫「金剛心體」呢?金剛石是世間最堅硬的東西,可壞萬物,而無物可毀金剛,用有形的金剛來比喻無形的人心,心能主宰萬物,而萬物不能破壞我們的心。心,是人人本來就有的,知覺自己的金剛心體,使會發現世間一切都是平等無差別的,都是心所造成的,身體只是給心使用而已,心行善,身就很快樂,心作惡,身就很難過,心,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。
 
佛,是心所成的:魔,是心所作的,心可以造天堂,亦可以造地獄。心正時,就成佛;心邪時,就做魔王,心仁慈,就往生天宮或人間;心慳貪,就墮為惡鬼畜生,若迷失自性,必淪於六道,流轉生死,無有出期。一切法門都是自心所宣流出來的,所以說「一切唯心造」。故楞嚴經云:「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」心,是萬法的根源。
 
於佛住世時,佛陀在普陀洛迦山(即普陀山),觀世音宮殿,寶莊嚴道場中演說佛法。在這次聖眾因緣中的大菩薩,有總持王菩薩及寶王、藥王、彌勒、文殊、觀世音等菩薩與會。另外還有許多大阿羅漢及龍天護法,都來參與此次聖會。
 
此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,光明照耀十方剎土,及此三千大千世界,皆作金色。天宮、龍宮、諸尊神宮等,皆掀起大震波而撼動不已。就於此普陀山因緣聖眾會上,觀世音菩薩宣說傳授了「大悲咒」。當觀世音菩薩在會上第一次誦念完大悲心陀羅尼之後,山河大地起了六大震動,天降寶花,繽紛而下,十方諸佛,悉皆歡喜,讚嘆不已。但是無量的天魔外道眾,則驚嚇恐怖震撼,毛孔豎立!從此娑婆世界開始流傳大悲咒,這數以億萬計、不可數、不可知的有情眾生,將因此咒的誦念修持而解脫貧、病、苦等一切煩惱,此咒的殊勝功德力是不可思議的。
 
 
三、大悲懺之殊勝


大悲咒,自古以來(尤其在中國)於佛教信眾中密持、背誦及禮讚者,多到無量不可計數之眾。且其救苦救難之廣大靈感不可思議之佛力,也只有受此咒利益的人,方能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了。大悲咒無疑是推動觀音信仰的一個有力媒介。
 
觀世音菩薩於佛陀世尊前並發下弘願云:「世尊!若諸眾生,誦持大悲神咒,墮三惡道者,我誓不成正覺;誦持大悲神咒,若不生諸佛國者,我誓不成正覺;誦持大悲神咒,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,我誓不成正覺;誦持大悲神咒,於現在生中,一切所求,若不果遂者,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。」
 
大悲心陀羅尼是過去千光王淨住佛,從覺悟的清淨智所宣演出的真言咒語,我們借「用」念此咒語的聲音,讓自心不散亂、不妄想,而入定證果。傳云天台山智者大師便是兼修大悲懺,將善心住於一處,入了禪定,而證得法華三昧的。念佛與持咒是一樣的,都是借用音聲來保護正念,念佛念咒都是念這個「心」,以念為定。眾生與佛的差別,就在心的謎與悟之隔。
 
大悲懺發願文中也說:「惟願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、千手護持、千眼照見、令我等內外障緣寂滅,自他行願圓成,開本見知,制諸魔外,三業精進,修淨土因,至捨此身,更無他趣,決定得生,阿彌陀佛,極樂世界,親承供養,大悲觀音,具諸總持,廣度群品,皆出苦輪,同到智地……。」由此可知,拜大悲懺,持大悲咒,更具懺除罪愆,助速往生的功效。
 
我們平時就應該守口攝意,身莫犯諸惡業,時時觀造自心,常禮拜大悲懺,持念大悲咒,在菩薩的加被下,必能早日脫離五濁惡世諸苦,獲得清境妙法樂。三界如火宅,我們持咒、念佛、拜懺,就是想要能夠開佛知見,超脫塵世諸惡濁苦。而非祈求世間夢幻泡影的人天福報,只要能修持五戒十善,便可得到一切榮華富貴,但與了脫生死無關。修行者若能發大宏誓願,依法修行,攝守善法,掌握自己的念頭,避開一切惡業,種植無量無數的善因,
必能見性成

- 高雄 元亨寺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